>百科大全> 列表
面条的宽窄有几种
时间:2025-05-13 05:18:18
答案

面条的宽度种类繁多,不同的面条宽度代表了不同的口感和烹饪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条宽度类型:

1. 毛细:这是最细的面,通常用于煮得快的菜肴,例如兰州拉面。拉面师拉八手,口感绵软,适合女性和儿童食用。

2. 细面:如果食客不指定面型,这就是面馆里默认下的面了。在兰州一般读做细滴,手工拉七下。

3. 二细:手工拉六下,面条较粗,个人认为一般点二细的人都比较剽悍。

4. 三细:有一部分顾客嫌拉七手的细面太细,六手的二细又太粗。要求拉面师拉出一个中间值。 这就有了三细的诞生。三细是拉了六手半,拉面师拉到第七手的时候,拉到一半就可以了。

5. 二柱子:拉面师拉四手,和工地的钢筋差不多粗细,需要煮比较久。面身有一道凹棱,从这一侧面看,就像两条粘连的面条。

6. 韭叶:扁身面,面如其名--宽度接近韭菜叶。

7. 薄宽:形似海带,边缘浮起波浪状。边缘柔顺而中部偏硬,口感上有着鲜明对比。

8. 大宽:最宽的面,师傅:“大宽这么宽的,一碗面就2条”。

9. 荞麦棱子:切面像三角形的荞麦皮形状,比较难做。从面剂子开始就要捏成三角形,拉扯出来才是这个形状。面体带有凹痕,带的汤汁足。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面条宽度类型,实际上,面条的宽度种类远不止这些,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面条宽度类型。

面条的十种神仙吃法
答案

面条的神仙吃法有煎蛋汤面,咸蛋黄拌面,鸡蛋炸酱面,麻酱拌面,蟹黄拌面,葱花香椿面,香菇牛肉酱拌面,卤味卤货浇头面,香肠鸡蛋炒面。

面条的来历和历史故事
答案

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则更加繁多。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和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推荐
© 2025 嘉成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