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前,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影响和损失。
2. 系统化的管理,包括预案编制、组织协调、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等。
3. 统一领导和协调,要有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各方资源。
4. 规范的组织和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人员培训、评估和考核机制,保持应急人员的高度关注和专业素质。
5. 高效的应急响应,要快速响应、及时处置,降低灾害损失。
6. 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及时传递应急信息,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7. 持续改进和学习,根据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公务员没有1200元的津贴。 目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享受的最高津贴是320元的下井津贴,其余行政执法干部享受每月220元的执法津贴,从目前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干部的工作强度来看,总体强度比较大,适当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势在必行也已经在国家层面提上议事日程。
四个动态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