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1、职务和职称锚定公务员的标准。根据目前已经发放绩效奖金的事业编同学透露,多地的发放标准都是参照公务员标准来执行,比如:管理九级参照科员标准,每月发放基础绩效1500元 ,专技10级参照三级主任科员,但略低于三级主任科员标准,每月发放1740元。
2.发放标准和当地人均绩效表彰锚定。此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奖金发放标准的前提就是当地公务员的人均绩效标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 经济发达县区与落后县区标准相差巨大,县区与省、市标准相差巨大,如一些地区,A县人均绩效标准为2W7,B区人绩效高达5W5,那么同等职级、工龄的两地事业单位同学,其每月基础绩效奖金发放标准将相差巨大,按照每月随发70%的标准来测算,A县事业编每月基础绩效发放标准将只有1575元,而B区事业编每月基础绩效发放标准将达到3208元。
3.每月发放基础绩效奖金为总额的百分之70除以12个月或者总额的三分之二除以12个月。目前各地事业编每月发放的绩效奖金其实都是基础绩效奖金,标准为其绩效总额的百分之70再除以12个月,当然也有一些地区的标准为为其绩效总额的三分之二再除以12个月。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年度绩效总额为3W一年,按照总额的百分之70除以12个月的标准,你每月随发的基础绩效则为:30000*0.7÷12=1750元。
1)计划要切合实际
为了使绩效改进计划确实能够执行,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时候要本着这样3条原则:即容易改进的优先列入计划,不易改进的列入长期计划,不急于改进的暂时不要列入计划。也就是说,容易改进的先改,不易改进的后改,循序渐进,由易至难,以免使员工产生抵制心理。
(2)计划要有时间性
绩效改进计划应有时间的约束,避免流于形式,也利于管理者的指导、监督和控制,同时给员工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认真对待。
(3)计划要具体明确
列入绩效改进计划中的每一个内容,都要十分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这样才便于操作。
(4)计划要获得认同
绩效改进计划必须得到双方的一致认同,方为有效,才能确保计划的实现,而不是管理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员工。
(5)计划要不断更正
绩效改进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控制改进的过程。只有管理者在过程中给予员工指导和帮助,修正改进方案,才能保证绩效改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