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轼人生际遇的古诗
时间:2025-05-13 04:13:14
答案

苏轼人生际遇古诗是《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意思是: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如此人生际思过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苏轼人生名言
答案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名言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些名言仅仅代表了苏轼的一部分思想,他的名言广泛涉及文学、政治、人生、艺术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什么时候科举
答案

苏轼在1057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22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那一年他考取了进士,并且名列第二,而其弟苏辙则名列第五。嘉祐二年(1057年)的这次科举考试,因为录取了苏轼等一批后来影响深远的文人,历史上被视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

苏轼的成功不仅为他个人带来荣誉,而且为他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此后,他在宋神宗时期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并在宋哲宗即位后担任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然而,在元丰三年(1080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至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但途中于常州病逝。

综上所述,苏轼的科举成名是他多彩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的才华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
© 2025 嘉成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