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它教人们去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断尽一切烦恼。
佛教否定宿命论,它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们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们自己去主宰命运,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要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同时佛教主张缘起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姻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反之,事物就消失。
他原名是悉达多・乔答摩,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
他感到人生的痛苦,于二十九岁时出家修道,寻求解脱。
他最初访问了跋伽婆、阿兰迦兰和郁陀罗三位仙人,他认为他们所讲的方法都不是解脱的方法。
于是他就进入苦行林中,修习苦行,企图以苦行求得解脱。
经过六年的努力,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把自己的身体弄得虚弱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觉苦行亦非解脱之道,遂放弃苦行,到河中洗澡,接受村女供养的乳糜,逐渐恢复身体。
于是他就于菩提树下,端坐思惟。
他的誓言“不成正觉,终不起此坐。
”表示了他的坚强决心。
七天七夜后终成正觉。
从此以后,他就到处说法,宣传他所领悟的四谛、十二因缘的道理。
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团,最后演变成佛教。
佛教石窟的作用:据学术界考证,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路线与佛教石窟的开凿与分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随着佛教在汉地日益广泛深入的传播与发展,佛教石窟寺日益具有浓厚的汉民族文化特色,更加符合汉地民众的审美情趣与社会道德伦理风尚,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为弘传佛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