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面条饿断腰的谚语。指饭食中,用黏米面做成的糕最耐饥,其次是莜面,最不耐饥的是面条。
莜面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中国。最早出现在古代农书《词林》和《神农本草经》中,可见其在古代中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莜面的栽培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如印度、日本、韩国等地,成为世界各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莜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群)、矿物质(如镁、铁、锌)、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等。同时,莜面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优秀的替代品,因为它不含麸质,适合那些对麸质过敏或选择无麸质饮食的人。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平遥石窝窝做法:
所需材料:
1. 小麦面粉 500克
2. 温水 适量
3. 石窝窝 适量
4. 盐 适量
5. 油 适量
步骤:
1. 将面粉倒入一个大碗中,慢慢加入温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成团。然后用手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发20分钟。
2. 将面团分成若干个小面团,每个面团大约50克。
3. 将每个小面团擀成薄薄的圆饼状,然后在中间用手指按压一个小窝窝。
4.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油,烧热后,将石窝窝放入锅中,用中小火慢慢煎。
5. 等到石窝窝的底部变成金黄色时,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转小火慢慢炖煮。
6. 等到水基本烧干,石窝窝的底部变得酥脆时,即可关火,出锅。
7. 在石窝窝上撒上一些盐,就可以享用了。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平遥石窝窝做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不同的调料和配料,如辣椒、五香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