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的农民养老金政策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以政府横向统筹、居民个人垂直缴费和社会资金支持为基础,以确保农村居民基本养老生活需求为目标的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政策包括:
1.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享受该制度的对象为60岁及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农民。
2.养老金发放标准:享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个人,在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下,应当得到国家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3.养老金缴费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以自愿为原则,个人缴费部分和政府财政十分之三的资金组成养老金,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缴费比例可视地区而异。
4.退休和养老金调整: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获得基本养老金。由于养老金的涨价影响到财政的负担,因此需要逐步调整养老金。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了基本养老金的水平,以保障农民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对养老金的规定政策主要体现在缴纳个人养老报销来保障农民养老问题。农民养老金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类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每月缴纳一大致千元,一年最高可缴纳一万二。
另外一种进城务工青年用人单位也会为他们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年龄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基础标准是每个月55块,再由各个地方的政府提高额度,每个地区实际发放的标准不同。交了新农保的发会比没有交的多,交得越多,以后每个月发放的越多。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
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从2005年开始至2015年,尽管中国政府连续第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但由于受养老金水平差异较大、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影响,社会各界并不“领情”,相反,却是对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下降的不满和质疑。养老金占工资比例连降九年,已跌破国际警戒线。
2015年6月29日,中国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
伴随着养老改革的扎实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应时出台。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由国务院近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项大事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数以万亿元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力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