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在早期,他写的多是从个人经历出发的田园诗,表达着他纯真、朴素、赤子之心;其后,他采取了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此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关切和思考;而在第三个时期,他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思想家,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在最后一个时期,他的诗歌被一种浓郁的宗教情怀所驱使,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个人信仰的坚定。杜甫的诗歌无疑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极具思想意义和价值。
杜甫的《喜雨》诗中的“喜”字,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首诗讲述了南国久旱无雨农事休止战乱不断时一场及时雨从天而降,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忧国忧民的感情。
杜甫寓居兖州八九年,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日子。杜甫在唐代开元时期的诗作,十之八九都作于兖州。为了纪念杜甫登兖州城楼赋诗,后人专门在兖州中御桥东修建了一个长、宽各40米,高12米的土台,并命名为少陵台。少陵台明清时期最具盛名,有“南楼秋月”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