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干和范蠡都是被尊奉为文财神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成为了招财进宝的象征。具体来说:
比干:他是商朝末年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而被纣王挖心处死。在神像或画像中,比干通常被描绘为头戴宰相乌纱帽,身穿高官绣蟒袍,左手执如意,右手托元宝,足登元宝,形象是典型的古代文官打扮。
范蠡:他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商人,以智谋和商业才能著称。范蠡的神像通常是手拿书卷或执元宝,与比干不同的是,范蠡少有执如意或同时执如意与元宝的形象。
综上所述,如果要根据传统形象来判断,比干是那位被描绘为手持如意的文财神。而范蠡则多以手拿书卷或元宝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在民间信仰和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南路财神:范蠡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生意人因此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