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受教》或《孔子劝学》是春秋战国王肃所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孔子家语》。
有几种可能的原因导致子路由连接的设备无法被看到:
1. 硬件连接问题:首先,确认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物理连接是正确且稳定的,包括网线、端口等。确保子路由的所有灯都亮起,表示子路由设备已经正常工作。
2. IP地址配置问题:如果子路由的IP地址与主路由的IP地址处于不同的子网段中,那么设备可能无法互相通信。确保子路由的IP地址配置正确,并且与主路由处于同一个子网段。
3. DHCP冲突:如果主路由和子路由同时都开启了DHCP服务器,那么可能会造成IP地址冲突。建议只在主路由上开启DHCP服务器,而将子路由设置为桥接模式。
4. 子路由工作模式问题:如果子路由设置为AP模式而不是路由器模式,那么设备可能无法连接到子路由。确保子路由处于正确的工作模式下。
5. 网络命名冲突:如果主路由和子路由的无线网络或SSID名称相同,设备可能会出现连接混乱。尝试将子路由的无线网络名称设置为与主路由不同的名称。
6. 防火墙设置问题:检查子路由的防火墙设置,确保没有阻止设备的连接。
在新蔡县城南五公里的关津乡关津集临河的东岸,至今还有依稀可见“子路问津处”古碑一座。“问津处”原建有“问津台”,并立有子路问津碑。碑为青石所制,刻有“子路问津处”5个楷字,碑阔50厘米,高2米余。
据史书记载,“子路问津台”原为楚昭王始以纪念鲁昭公二十年(前489),孔子应楚聘由叶至楚,楚昭王不用,孔子由楚返蔡,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打听渡口焉而筑。
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知县王廷俊重筑台址,复建祠庙。由于明末兵焚,“问津台”备受其害。逮至清代乾隆五年,知县王大吕到新蔡就任时,已经是旷野萧条,“问津之碑犹在,问津之台尚存,而片瓦无存”了。知县王大吕望古情深,闻风追忆,决意沿前代旧制,重修新台。拟修的“问津台”“台高数丈,周围砌以砖石,四面而方三丈”,台上修殿坊亭阁,拱桥幽雅,金鱼泍池;庭院内外遍植奇花异草,翠竹苍松,碧槐绿柳。知县王大吕拟修之台,局势虽小于旧制,然而小巧玲珑,古朴幽雅,妙趣横生,亦足以令人神往。怎奈制度已定,宅兆已卜,只待兴工之时,知县王大吕却升迁去任,苦心未果。自此以后,后世再无继修了。
(来源:周口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