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潮汕正月十六踏青的说说
时间:2025-05-13 04:56:34
答案

潮汕没有正月十六踏青的这么一种习惯,又正月十六遛百遍病的说法,也就是正月十六这一天,无论是什么人都要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或者是公路上溜达溜达,意思是这一年不再生病,把所有的病都溜走了

潮汕正月十五的风俗
答案

吊喜灯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此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中,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元宵夜更是庄严、热闹。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潮汕正月十四风俗
答案

农历正月十四,在潮汕地区,除了试灯日,它还是“临水娘娘”的生日(顺天圣母诞)

习俗一:“拜娘娘”

临水娘娘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传说她是唐朝贞观年间人,是一个很有名的接生婆,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民间立祠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因此正月十四素有“拜娘娘”的习俗,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推荐
© 2025 嘉成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