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其核心目标是控制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力争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了达成这一长期目标,巴黎协定提出了以下关键措施:
1. 国家自主贡献:各国需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并提交国家自主贡献计划(NDCs),明确减排承诺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2. 透明框架:建立了透明的报告和评审机制,要求各缔约方定期通报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进展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情况。
3. 资金支持:发达国家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4. 技术发展与转让:鼓励技术开发、应用和传播,特别是低碳和无碳技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5. 每五年更新NDCs:协定要求各国每五年更新一次其NDCs,以便不断提高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
6. 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合作,包括通过公私伙伴关系,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巴黎协定的签署国承诺共同努力,以实现这些目标,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
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
颁布时间:2015年12月12日
实施时间:2016年11月4日
签署时间:2016年4月22日
《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署,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实施。《巴黎协定》是已经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后续。
2016年4月22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同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各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16万元。
那是个联合民办院校,4年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被褥用品非费、英语4级报考费及培训费、电脑技能培训费和各类职称培训费、生活费、交通费、服装费、同学聚餐联谊费,合计16万元。
民办院校学风没有官办院校浓厚,学生技能掌握也不够牢固,毕业证印章含金量不如正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