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方式是:
1.交通事故的责任分为70%和30%,由当事人在保险限额内相互向对方赔偿,超过限额的部分,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按比例承担。
2.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负全责
因为非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加之没有发动机等能自行驱动的动力装置,因此,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非机动车辆是比机动车辆更加容易受到机动车辆的影响和威胁。
所以,非机动车在越过机动车道时必须让行机动车辆,若发生事故,则应由机动车负全责。
内容延伸:在道路交通中,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分界线清晰,但很多时候司机和骑车人都会闯红灯或者不通行非机动车道等违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要想避免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还需要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道路行车的规范意识,做好道路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赔偿项目包括: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进行确定;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4.护理费,按照误工费标准计算;
5.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