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五代定瓷底部特征
时间:2025-05-13 00:46:09
答案

五代定窑瓷器的底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底足平切,无釉,露胎处可见胎质细腻,呈紫灰色或灰白色

2. 胎壁较薄,胎质坚硬致密,叩之有金属声。

3. 采用垫饼或垫圈支烧,在底足处形成一圈环形或同心圆状的支烧痕迹,称“支钉痕”。支钉数量不等, 3、4、5、6 个都有,最多达 11 个。

4. 晚唐至北宋初期定窑瓷器的底足有釉,到了北宋中期,使用“覆烧法”后,底部无釉,但有釉泪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征仅是五代定窑瓷器底部的一般特征,具体还需结合实物进行分析。

五代定瓷底部特征
答案

五代定瓷底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釉面的颜色、质地和器底的胎质。釉面白净细腻,通透性好,晶面显露,种类有白釉、汝釉、青釉等。

质地特点则表现在釉色、釉质、器形和器习惯上皆为精细细腻、平滑圆润,特别是其器口和器把的感觉,更为细致入微,并匀称匀称圆润。而器底的胎质较为细致,釉下贴薄底白与垫脚砂常见。基本上,五代定瓷的整体表现细致、流畅、圆润,注重器物的品质感装饰效果

五代定窑特征
答案

一是器形特征不同。五代定窑器形分两类,第一类沿袭晚唐邢窑风格,尤其一些礼佛用器,造型圆润饱满,端庄沉稳大气,第二类以盛唐金银器皿为模,仿烧当时流行金银器皿之形,小件器物多,胎体薄而坚,制作小巧玲珑、人见人爱。入宋之后,礼佛用器减少,除供御用品外,生活用器盘、碗之类大量增多,与五代瓷器端庄典雅之风大不相同。

二是釉色特征不同。五代定窑瓷器釉色,有白中泛青,也有极少白中显黄。这一时期,第一,定窑釉料中含有较多金属铁和钛,釉色呈现直白,铁元素导致釉色白中泛青;第二,五代定窑以木柴为燃料,瓷器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白度增高。因为釉下施化妆土,所以釉层不具透明性。宋、金定窑以煤为燃料,瓷器不施化妆土,且是氧化焰烧成,大多釉色白中泛黄。所以,五代白瓷呈色与宋、金时期明显不同。

三是装烧方法不同。五代定窑器采用一器一匣仰烧,温度在匣钵内环状流动,升温均匀,釉面少有“阴阳脸”。为避免釉汁与窑具粘连,其间以石英砂垫隔,所以,五代定窑器底部胎釉结合处往往有石英砂粒粘附,这是时代特征。入宋以后,为提高产量,瓶、罐大件正烧,其余盘、碗圆器多用覆烧,口沿露胎,非金釦而不用。

四是装饰形式不同。五代定窑器装饰形式以贴花、划花为主。依据器外不同形状、不同题材,或贴塑与之匹配之花卉花鸟,或贴塑线条简单之几何图案,或用纤细工具浅划龙虎麒麟、浅划叶茂花开,装饰简洁大方。入宋后,装饰形式改为深刀刻划花卉花鸟与模具内压成图装饰器物,图案增多,纹饰清晰,贴近生活。若将定窑不同历史阶段之不同装饰方法烂熟于心,就能准确鉴别定窑瓷器烧制年代。

推荐
© 2025 嘉成留学网